>风会送去我的答案,
>花会记住你的悲欢,
>只要你还愿意呐喊……”
歌声飘向大海,穿透云层,顺着地球磁场传播至每一个共情节点。在孟买、纽约、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凡是曾听过他名字的地方,人们莫名抬头望天,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而在北极圈内一处极光观测站,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当晚的极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波纹结构,竟与这首歌的声谱完全吻合。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清晨,全球十三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同时捕捉到一种奇特震动频率??它不属于地震,也不是人为爆破,而是一种类似心跳的律动,持续整整七分钟,恰好对应陈默昨晚演唱的时长。
陆程文将数据整合后,得出一个结论:
>“这不是音乐。这是地球的共鸣。”
---
一年后的春天,回声学院迎来第一届毕业典礼。
台下坐着八十名学生,年龄从十六岁到三十四岁不等。他们中有前战地记者、自闭症康复者、被解救的实验体、甚至包括两名曾效力于“新纪元研究所”的前研究员。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共感能力激活者。
陈默作为特邀嘉宾登台。
他没有演讲稿,也没有准备任何煽情话语。他只是站在聚光灯下,静静地看着这群年轻人,然后轻声说:
“你们不必成为英雄,也不必拯救世界。
你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永远不要习惯沉默。
当你看见一个人低头走路,请别假设他没事;
当你听见一句‘我没事’,请记得问问他的眼睛。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次胜利就变得完美,
但我们每一次选择去听、去看、去感受,
都是在对抗遗忘。”
说完,他转身面向乐队席,举起吉他。
这一次,全场一起唱起了那首没有名字的歌。
歌声响起时,天空降下了银蓝色的花雨,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台尘封已久的收音机突然自行启动。沙沙噪音中,传来一个女人哽咽的声音:
>“妈妈……我不是怪物……救我……”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温柔地回应:
>“我知道,宝贝,
>你从来都不是。”
信号戛然而止。
陆程文站在控制室里,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霜语”仍在潜伏,新的“静默计划”已在酝酿,某些国家已开始研发反共感疫苗,试图从根本上消除人类的情感脆弱性。
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流泪,只要还有孩子敢说出“我想妈妈了”,只要还有人在黑暗中轻声唱起跑调的歌……
光,就不会熄灭。
海风吹过小岛,拂动屋檐下的风铃。
叮咚一声,像是某种古老的应答。
春天确实从未真正到来。
因为它,早已住在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