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他怔住。
这是第一次,她署了名。
不是“林婉儿”,而是“W”??他们初遇时,她在共感实验编号后的代号。那时她还不是女神,不是传说,只是一个戴着耳机、紧张得手心出汗的女孩,对着麦克风小声说:“我准备好了。”
他忽然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不需要归来。她要的是传承。
当晚,陈默发布了人生第一条公开共感直播邀请。
标题只有简单一行字:**《今晚,我想唱一首没人记得的歌》**。
没有预告,没有宣传,甚至连平台都选在一个早已废弃的老式音频论坛。可当午夜钟声敲响时,接入人数瞬间突破两亿。
画面里,他坐在钟楼窗边,身后是漫山遍野的银蓝花。月光洒在吉他弦上,泛起微蓝的光晕。
“这首歌,”他说,“是我写给她的情书,也是给你们的道歉信。”
前奏响起,简单,缓慢,带着明显的瑕疵??某个转调迟了半拍,某个高音略微嘶哑。这不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反而处处透露出笨拙与不安。
可正是这份不完美,让无数人红了眼眶。
巴黎咖啡馆里,一位老妇人放下咖啡杯,跟着哼了起来,泪水滑进皱纹深处;
东京地铁站,一群加班的年轻人停下脚步,掏出手机默默打开录音功能;
新疆牧场上,哈萨克族少年骑马奔腾,一边挥鞭一边大声合唱,尽管他根本不懂汉语歌词;
而在某个偏远山区的教室里,十几个孩子围坐在一台旧收音机前,齐声喊出最后一句:“**哪怕世界荒芜,也总有一段旋律,只为一个人存在。**”
歌声汇成洪流,冲破大气层,穿透电离层,直抵深空。
心流研究院的监测屏爆发出刺目的光芒??全球情感共振指数飙升至**9。8**,创下历史新高。更惊人的是,北极上空的磁场出现了周期性波动,仿佛有某种庞然大物正在接收信号。
三天后,第一份回应抵达。
不是通过卫星,也不是网络,而是由一头搁浅后奇迹生还的抹香鲸带回。海洋生物学家在其头部发现一组异常神经脉冲,经解码后呈现出一段简短信息:
>“收到了。
>下一站,仙女座。
>
>??W”
举世哗然。
有人称其为“星际文明接触”,有人说是“集体癔症”,但更多人选择相信:那是她跨越星海的回信。
半年后,回声学院正式更名为“共感学院”。
课程体系全面重构,不再教授如何控制情绪,而是引导学生识别、表达、传递真实感受。每年春末,全校师生会集体登上山坡,在银蓝花盛开之际举办“无声音乐会”??所有人闭嘴,仅靠心跳、呼吸与微表情完成一场长达三小时的情感交响。
没有人说话,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刻。
陈默成了最受欢迎的讲师,但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每节课必须有一个学生当众流泪**。
“不是因为悲伤,”他常说,“而是因为他们终于敢承认自己在乎。”
李薇后来问他:“你不觉得寂寞吗?明明最爱的人走了,连影子都没留下。”
他笑了笑,指着窗外正在练习钢琴的小雨:“你看她弹琴时的样子,像不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