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七百五十四章 公使馆来人(第2页)

第七百五十四章 公使馆来人(第2页)

它看起来像个拼凑的怪物:主体是二手心电监护仪外壳,内部嵌入三块树莓派主板,连接着手工焊接的信号放大模块,探头则是从废弃理疗仪上拆下的导电贴片改造而成。显示屏上跳动的波形粗糙却不容忽视??当阿米娜将电极贴于颈后时,L2-L4节段立即显示出明显的β波抑制带,与健康对照组形成鲜明对比。

“阳性。”苏珊娜轻声道,“典型抑制模式。”

阿米娜低头看着屏幕,忽然笑了,眼角却滑下一滴泪。

“原来我不是懒,也不是意志力不够……我真的被偷走了东西。”

消息通过加密频道传遍全球。二十四小时内,二十七个国家的技术志愿者提交组装方案优化建议;印度班加罗尔的一所职业高中连夜开设“公民神经工坊”,带领学生动手复制;加拿大温哥华的亚裔社区集资购买零件,在教堂地下室建起首个海外检测点。

与此同时,“曙光公民档案库”同步上线“神经印记地图”。任何人完成检测后,可自愿上传匿名结果。短短一周,超过一万两千份数据点亮世界版图,呈现出惊人的地理聚类特征??几乎所有热点区域,都与“替身医生”报告中的手术集中地高度重合。

舆论开始逆转。

曾经质疑“创伤叙事”的专家们陷入沉默。当科学数据以草根方式涌现,当母亲抱着孩子在社区中心排队等待检测,当教师拿着全班三十份报告质问教育局为何删改教材,那种“理性克制”的话语再也无法维持其道德优越感。

而在新加坡金融塔顶层,金丝眼镜老者第三次凝视舆情图。这一次,曲线已彻底失控。“系统信任度”跌破30%,而“民间自证指数”突破临界值,呈指数级攀升。

“他们把武器变成了工具。”顾问喃喃道,“我们打的是战争,他们建的是医院。”

老者没有回答。他缓缓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良久,他低声说:“你知道最可怕的不是什么吗?不是反抗,不是揭露,也不是技术反制。”

“是什么?”

“是爱。”他转过身,眼中竟有一丝罕见的疲惫,“他们不再只是受害者联盟,他们在彼此疗伤。你看那些检测点,像不像新的教堂?他们在重建信仰??对身体的信任,对记忆的尊重,对同类的共情。这才是真正的瘟疫,无声无息,却能腐蚀一切控制逻辑。”

他闭上眼,片刻后睁开:“启动‘回声协议’第三阶段。释放‘灰烬文件’。”

***

三天后,暗网深处流出一份被称为“灰烬”的绝密文档。标题赫然写着:

**《潜力压制计划:伦理评估终稿(非公开版)》**

内容显示,该项目最初由多国联合科研机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初衷竟是“防止社会撕裂”。报告称:“随着基因编辑与认知增强技术发展,未来可能出现‘超人阶层’,导致普通人群彻底丧失竞争力。为维持社会稳定,需建立‘天赋平衡机制’,通过非致命干预手段,抑制极端个体表现,确保资源分配可控。”

文中甚至引用儒家“均富”思想、佛教“去执”理念,试图为其披上东方哲学外衣。

“看清楚了吗?”一篇配套分析文章写道,“这不是阴谋,这是不得已的治理智慧。你们口中的‘迫害’,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保护??保护你们不被时代抛弃得太快,保护社会不至于因少数天才的耀眼而集体崩溃。”

文章末尾附有一段视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面对镜头,声音沙哑:“我参与了第一代抑制剂研发。我承认,方法有过激之处。但我始终相信,总要有谁来承担黑暗里的工作。就像外科医生割开皮肤,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治愈。”

全球震动。

支持者称其为“迟来的真相”,认为应给予执行者宽恕;反对者怒斥这是“高级洗脑”,用宏大叙事掩盖个体悲剧;更多普通人陷入迷茫:如果初衷真是为了“稳定”,那我们追求的公平,是否也是一场乌托邦幻想?

莉莉安看到这段视频时,正在指导一群女孩进行步态矫正训练。她停下动作,盯着手机屏幕,久久不语。

当晚,她在基地礼堂发起一场开放式讨论。没有主持人,没有议程,只有三百支蜡烛静静燃烧。

有人站起来说:“也许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在做好事。”

另一人反驳:“可谁给了他们决定别人命运的权利?”

又有人说:“如果我们也有能力改变世界,会不会变成下一个他们?”

争论持续到深夜。

最后,诺拉走上讲台。她没说话,只是脱下鞋子,赤脚踩在地板上。然后她慢慢蹲下,用手掌贴地,闭眼感受。

“你们知道吗?”她轻声说,“地震来临前,动物会先感觉到。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脚底。因为大地会颤抖,哪怕人类听不见。”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泉。

“现在,我们的身体也在颤抖。不是因为虚弱,是因为觉醒。他们可以用一百个理由解释为什么该熄灭光芒,但我们只需要一个答案??**光,本该存在**。”

全场寂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