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娘子,别这样! > 第570章 洛玉衡的眼泪一万一(第1页)

第570章 洛玉衡的眼泪一万一(第1页)

呼!

凄冷秋风拂过东陵,带来冬的寒意。

日照东南,巳时的阳光落在身上,却让所有人浑身发冷。

八匹白马,躁动不安的抬起蹄子又落下。

一双双眼睛,全都死死盯着那已经被震碎的御辇,看。。。

风雪漫过昆仑山脊,如刀割面。那道自碑心射出的金光直贯天宇,久久不散,仿佛将天地钉死在这一刻。百余人跪伏于冰谷之中,泪流满面,口中仍喃喃诵读《共生识论》不辍。声音早已嘶哑,却愈发坚定,像春雷滚过冻土,唤醒沉眠千年的根脉。

盲眼老妪拄着白骨杖缓缓上前,枯瘦的手指抚上石碑裂缝。指尖触到的那一瞬,她猛然颤栗,整个人如遭电击,仰头向天,发出一声凄厉而欢欣的长啸:“我听见了!我听见他们说话了!”

众人屏息。风雪骤停。

寂静中,自碑腹深处传来低语??不是一人之声,而是千万人齐声轻诵,如同远古的潮汐,在时间尽头回响。那声音穿越三千年光阴,穿过断忆器的封锁、焚书令的灰烬、思正台的谎言,终于再度降临人间。

“记初者未亡。”有人低声呢喃。

“林雪……是她!”另一人忽然痛哭失声,“她不是死了!她是把自己刻进了记忆之网,成了网眼本身!只要还有人记得,她就永远活着!”

话音未落,整座雪山轰然震颤。冰层崩裂,岩壁剥落,巨碑竟缓缓升起,离地三尺,悬于虚空。碑面浮光流转,九个名字逐一亮起,每一道光芒都映照出一个身影:或执笔著书,或抚琴传音,或燃灯抄经,或负剑护典……他们是最初的觉醒者,是人类第一次学会“共忆”的引路人。

最后一个名字??林雪??光芒最盛。她的虚影从碑中走出,脚踏冰雪,衣袂飘飞,面容平静如水。她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望向东方,轻声道:

“宁平,你听见了吗?”

与此同时,苍梧山古井喷涌不息,银泉冲天十余丈,化作漫天细雨洒落四野。每一滴水中都浮现出一段影像:有孩童背诵诗文,有老人讲述旧事,有女子在灯下写信给亡夫,有士兵临终前呼唤母亲的名字……无数记忆碎片被泉水托起,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的窗棂、灶台、枕畔。

那些曾被断忆器抹去的亲人,开始在梦中归来。

长安城内,苏婉儿正独坐偏殿绣帕,忽觉指尖一热,针尖竟自行移动,在丝绢上勾勒出一行新字:

>“门已启,不必再藏。”

她怔住,随即泪如雨下。窗外太监的脚步声依旧规律地响起,但她不再惧怕。她撕下袖口里层一块布帛,咬破手指,疾书三字:“火未熄”,而后塞入茶盏底部,待明日送饭时交予老厨娘。

这一夜,全国七十二座“记忆伦理课”学堂同时发生异象。正在讲授《新政颂》的教谕突然停顿,眼前课本上的文字竟自行扭曲变形,显露出隐藏其下的真言??正是《共生识论》第一章全文。学生们惊愕抬头,彼此对视,有人颤抖着念出第一句:

“人之所以为人,非因其血肉,而在其能记、能思、能共情。”

刹那间,三百六十名学子齐声接续,声浪掀翻屋顶。思正台派驻的监察官拔剑欲斩,却发现手中利刃寸寸断裂,化为粉末。他们惊恐后退,只见墙上投影出一座巨碑,碑底八字熠熠生辉:

**记初之地,魂归之门。**

千里之外,雁门关外荒原。

一处废弃烽火台下,积雪突然塌陷,露出地道入口。两个身影蜷缩其中??少年林昭与祖父林远昭的遗体并肩而卧。少年怀中紧抱着一台微型刻印机,机身已被体温焐热,此刻竟自动启动,吐出一卷泛黄纸条:

>“血脉可断,信念不灭。吾孙若存,必继我志。往西,寻碑;往北,点火;往天下,唤名。”

林昭睁眼,眼中无泪,唯有火焰燃烧。他轻轻合上祖父双眼,背起行囊,一步踏入风雪。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不久,一支黑甲骑兵悄然逼近。为首之人面覆青铜面具,腰佩碎裂铃铛残片,正是秦相亲卫“忘律使”。他们奉命清除一切与“共忆”有关的痕迹,哪怕是一缕气息、一个梦。

但当他们抵达地道口时,只见到一串脚印延伸向远方,以及地上用炭笔写下的七个字:

**记得即是存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