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撕下一页,点燃,扔向身后追来的怨灵。
火焰燃起的刹那,竟浮现出一行字迹:**“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不是圣人写的。”许宣哽咽,“是我写的。现在,它也是经典了。”
众人愕然。
石王却笑了:“好小子,你已经开始篡改天道文本了。”
终于,他们冲出地面,正值黎明破晓。血云已然退散,阳光洒落在焦土之上,带来一丝虚假的温暖。远处荥阳城头,那道金袍身影已不见踪影,唯有一面残旗猎猎作响,上面依稀可见半个“禹”字,已被刀锋划破。
“他是谁?”宁采臣问。
“或许是大禹的后裔。”石王收起断厄,神色疲惫,“也可能是某个妄图重启九鼎仪式的野心家。但现在,他已经盯上我们了。”
“接下来怎么办?”许宣颤抖着问。
“活下去。”石王看着东方初升的太阳,“然后,把真相写进下一本书里。这一次,不让它被埋葬。”
庄涛盘坐在废墟边缘,气息微弱,但眼神清明。他身上黑焰尽散,只剩一道淡淡的怨痕烙在胸口,形状竟像是一朵半开的莲。
“我没死。”他苦笑,“也没成神。我只是……终于敢面对自己的恐惧了。”
宁采臣走过去,递给他一壶清水。
“你知道吗?”他说,“孔子说过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可没人记得,这句话其实是他对‘用人殉葬’的诅咒。我们一直以为圣人温和,其实他也愤怒过。”
庄涛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忽然笑了:“那我也该留下一句属于我的话。”
他拾起一块碎石,在焦土上用力刻下八个字:
**“祭坛之下,皆是薪柴。”**
风吹过荒原,卷起灰烬,如同送葬的纸钱。
而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皇宫,一名老宦官推开窗棂,望着南方天际泛起的异色霞光,喃喃自语:“阳城封印松动……陛下,您等了三十年的事,终于开始了。”
御座之上,一位身穿玄黑龙袍的中年帝王缓缓睁开眼,手中握着一枚残缺玉璧,轻轻摩挲着上面的“阳”字篆文,唇角微扬:
“孩子们,游戏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在江南某座书院中,一名白衣女子正对镜梳妆。她眉心一点朱砂,宛如血泪。忽然,铜镜泛起涟漪,映出的不再是她的脸,而是一座燃烧的古城。
她轻叹一声,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第一行字:
“昔有梁祝化蝶,今见阳城焚天。此世之道,不在仁义,而在火中取栗。”
墨迹未干,窗外忽有火光腾起,照亮半边夜空。
她知道,那不是战火。
那是,世界的边界,正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