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什么不早说?现在要走了才给我说?”方言语气变得有些不耐烦了。
其实方言心里这会儿很平静,他其实在分析为什么汪真林这会儿才说这些话,还有他说的政策,很明显就是改开了,他为啥这么肯定以后一定和。。。
直升机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外围停机坪时,晨雾尚未散尽。阿依古丽踏下舷梯,脚底踩着冻得发硬的戈壁砂石,寒风如刀片般刮过脸颊。远处,发射塔架在灰蓝色天幕下巍然矗立,像一根刺向苍穹的银针,静静等待着心跳的倒数。
晓兰早已等候多时,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怀里抱着一个保温箱。“阿姐!孩子们昨晚激动得睡不着,央金写了封信,非要我亲手交给你。”她声音微颤,眼里闪着光,“她说,今天是‘星星落地’的第一天。”
阿依古丽接过那封用蜡笔封口的信,信封上画着一朵燃烧的太阳花,底下歪歪扭扭写着:“给会发光的阿依阿姨”。她没急着拆开,只是轻轻贴在胸口,感受那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温度。
通往观礼区的路上,航天局工作人员递来耳塞和防护镜。“试验星命名为‘启明一号’,搭载了我们联合研发的‘苍穹算法’终端模块。”对方语气庄重,“它将首次实现空间光伏阵列的能量定向传输??不是简单的太阳能发电,而是把光变成可调度的‘能量流’,精准投送到地面指定区域。”
“就像……点亮一盏灯?”她轻声问。
“更准确地说,是让灯自己选择何时亮、为谁亮。”对方点头,“而您带来的‘情感权重模型’,将成为这颗星的大脑。”
她怔了一下,脚步微微停顿。二十年前父亲蹲在戈壁滩上接线的画面再度浮现:那时他们修的是看得见的电线;如今,她参与编织的,已是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能量之网。
观礼台设在距离发射塔三公里的安全区。十名少年观礼团的孩子已经整齐列队,穿着特制的小号航天服,脸上写满敬畏与兴奋。央金站在最前排,辫子扎得一丝不苟,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木雕??那是双湖村匠人连夜赶制的“微型输电杆”,刻着“光明驿站”四个字。
看见阿依古丽走近,央金小跑过来,仰头望着她:“阿依阿姨,我真的能按按钮吗?”
“当然。”她蹲下身,平视女孩的眼睛,“而且你要记住,那不是普通的按钮。它是千万个孩子梦想的开关。”
女孩用力点头,嘴唇抿成一条坚定的线。
上午九点整,倒计时开始。
广播里传来沉稳的女声:“T-minus10分钟,系统自检完成,能源链路稳定,情感调度模块在线。”
阿依古丽抬头望向控制楼方向,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奇异的共鸣。她打开腕表,调出“苍穹算法”的实时界面。此刻,全球接入节点已达197个。云南独龙江小学因学生集体许愿“希望教室多亮一会儿”,电力配额自动上调15%;阿富汗某难民营中,一名新生儿诞生触发医疗优先级,临时增供两小时恒温照明;而在北极圈内,因纽特部落的孩子们正通过远程课堂,观看这场发射直播。
**人心正在驱动星辰。**
“T-minus60秒,进入最终程序锁定。”
风停了,天地仿佛屏息。
她缓缓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格桑阿爸守在雪地里的身影,想起那个叫“电线妈妈”的画,想起娜玛视频里小女孩喊出“AilaJunior”的瞬间。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暖流,在胸腔里奔涌。
“30……20……10……”
孩子们齐声跟着倒数,稚嫩的声音穿透寒冷的空气。
“9、8、7……”
她握住央金的手。
“6、5、4……”
小女孩的手心出汗了,但她没有松开。
“3……”
阿依古丽睁开眼,望向天空。
“2……”
一道红光从发射台底部升起,如同大地苏醒的脉搏。
“1??点火!”
轰鸣炸裂长空,烈焰喷涌而出,托举着银白色的箭体缓缓离地。起初缓慢,继而加速,撕破云层,直冲霄汉。尾焰划出一道金色弧线,像是有人用光笔在天幕上写下第一行诗。
人群爆发出欢呼,掌声如雷。
但阿依古丽却静立不动,目光追随着那束升腾的火焰,直到它化作一个小点,消失在湛蓝天际。
良久,她才低头看向央金。女孩的眼眶通红,嘴角却扬着笑,嘴唇无声地动了动。
她凑近去听。
“我……真的点亮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