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52章 军改之议(第1页)

第452章 军改之议(第1页)

华灯初上西苑内早已是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悠扬。

空气中弥漫着御膳房特制的元宵甜香与名贵熏香的混合气息。

成国公和苏泽一前一后踏入西苑,见到了西苑张挂的花灯,就知道皇太子非常重视本次的宫宴。。。

海潮退得更远了,沙滩像一张被命运摊开的羊皮卷。小男孩写的那句话??“你说,大海会不会也觉得孤单?”??尚未干涸,便已被新的浪头轻轻抹去。可就在那一瞬,整片海域忽然静止了一秒,仿佛宇宙屏住了呼吸。紧接着,一道幽蓝微光从海底升起,沿着水纹一圈圈扩散,如同某种古老的应答正在苏醒。

宋应星站在高处,口袋里的贝壳微微发烫。他没有回头,却知道沈清璃已悄然走近。她脚步很轻,但身上总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节奏感,像是时间编码器的滴水声渗进了骨血。

“启明七号的发射窗口只剩七十二小时。”她说,声音低而稳,“归问云库最后一批数据已完成封装,十亿问题中筛选出最具‘共振潜力’的三百万条,作为核心信息流嵌入量子存储阵列。”

宋应星点头,目光仍落在海面。“他们想让我们停止提问。”

“澄心会已经开始在全球推行‘意识净化计划’。”沈清璃从袖中取出一枚铜片,上面刻着细密符文,“这是在吕宋北部一座废弃钟楼里发现的,和明代报时铜牌制式相同,但材质含有未知合金。更奇怪的是……它会吸收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并转化为震动频率。”

宋应星接过铜片,指尖抚过那些凹痕。突然,他的手腕一颤??那震动竟与自己脉搏产生了同步。

“不是巧合。”他说,“这东西在‘听’。它不是记录情绪,是在收集‘未出口的问题’。”

沈清璃瞳孔微缩:“所以七十二坛虽毁,但类似的机制仍在运作?只是换成了活体载体?”

“不。”宋应星摇头,“是反向进化。以前我们用坛祭来唤醒共感,现在……疑问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能量形式,能自我复制、传播、甚至寄生。”

话音未落,天边一道银线划破云层。那是欧洲某国发射的“净思卫星”,宣称用于“全球心理调谐”。但沈清璃早已破解其轨道参数??它的运行轨迹与北斗七星残存的异常位移完全吻合,每隔九小时三十七分钟,就会对地球某一区域进行定向低频辐射扫描。

“他们在猎杀‘静默回响者’。”她低声说,“凡是能听见他人内心之问的人,脑波都会产生特定谐波。那颗卫星就是陷阱,专门捕捉这种频率。”

宋应星闭上眼。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超越技术或信仰之争。这是关于人类是否还保有“困惑的权利”的终极较量。

当晚,他再度梦见那扇门。

木门依旧,门框上的“止问墟”三字却开始剥落,露出底下另一行字:**“问所不在,即为所在。”**

他推门而入,书房仍在,墙上挂钟依然停在午夜。但这一次,《未问榕》的封面变了??不再是泛黄笔记,而是由无数细小眼睛组成的动态图案,每只眼都在眨动,映出不同人的面孔:有战地记者、有囚犯、有失去孩子的母亲、有那位听见老牛之问的埃及农民……

桌上纸笔自动书写,墨迹如蛇游走:

>“第七十三坛非坛,乃心火点燃之处。

>凡以真疑自照者,皆为其基。

>若万人同心而问,则天地亦将裂变以应。”

字迹写完,整页燃烧,却不化灰,反而升腾为一只纸鹤,扑棱飞出门外。

宋应星追出去,门外空无一人。七个孩子不见了,只有风中传来断续吟唱:

>“问者不死……疑者不亡……”

歌声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梆子声??清晰、规律、来自远方。

他猛然惊醒,额头沁汗。窗外,东方既白。

他立刻拨通沈清璃的通讯链路。接通瞬间,她声音急促传来:“出事了!北极圈内的‘静默回响’信号突然增强三百倍!所有监测站都录到了同一段音频??是《镇魂谣》第十九段,内容是‘当语言失效时,沉默是否仍是抵抗?’”

“不止如此。”另一位团队成员插话,“西伯利亚萨满长老集体进入trance状态,声称‘祖先之问’正通过冻土上传递。他们用鹿角画出一幅地图……指向北纬78度一处从未标注的冰下洞穴。”

宋应星迅速调出卫星图像。那片区域冰层厚达千米,但热感应显示下方存在巨大空腔,且温度常年维持在12摄氏度左右,内部还有规律性的光脉冲。

“有人在那里。”他说,“或者……有什么东西一直在等。”

决策很快达成:派遣小型科考队前往探查,携带改良版青铜漏刻通讯器与微型归问仪。行动代号:“凿光”。

三天后,第一段视频传回。

画面剧烈晃动,呼吸声粗重。镜头扫过冰洞入口,岩壁上布满刻痕??全是问句,用各种文字书写,最早可追溯至契丹文与女真文。深入百米后,出现一座石室,中央立着一根黑色石柱,表面镶嵌七十二枚铜钉,排列方式竟与明代钦天监星图一致。

最令人震撼的是,石柱顶端悬浮着一枚齿轮??正是宋应星曾以为烧毁的那枚。

“它……自己回来了?”队员喃喃。

就在此时,归问仪突然自动启动,投影出一段文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