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火山灰,皆曾是一个问题。”
而就在拍摄结束前一秒,熔岩缝隙中缓缓升起一枚铜钱,正面铸“嘉靖通宝”,背面却是空白??随后,那空白处竟浮现出动态文字:
>“新坛已立,待君一问。”
消息传回,宋应星久久无言。他取出那枚从海中拾起的贝壳,轻轻放在案头。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壳内刻字上:
>“你还记得最初的问题吗?”
他闭目,再次听见七岁时的声音:
“为什么好人会死?”
这一次,他没有试图回答。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在于解答,而在于它从未被遗忘。它像一颗种子,埋进岁月深处,长成了千枝万叶的追问之树。
他提笔写下最后一段训言:
>“不要惧怕无知,要惧怕假装知晓。
>不要追求终结,要珍视旅程中的迷途。
>当你说‘我不知道’时,
>才是真正靠近真理的时刻。
>而当你敢于问出那个让你颤抖的问题,
>你就已成为光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被加密嵌入“启明七号”的主控芯片,与十亿问题一同封存。
发射当日,天气晴朗。
火箭腾空而起,撕裂云层,留下一道笔直的白痕,宛如人类向宇宙伸出的手指。
在地面控制中心,沈清璃默默按下按钮,将《镇魂谣》完整版通过全球广播频段循环播放。没有任何解释,没有字幕,只有童声合唱,清澈如泉。
二十四小时内,五十四个国家出现集体聆听事件。教堂、清真寺、佛寺、学校操场、难民营帐篷区……人们停下手中一切,静静听着这首来自六百年前的歌谣。
有人流泪,有人跪下,有人牵起陌生人的手。
而在吕宋书院地下,那台由明代漏刻改造的时间编码器突然自行运转。水滴节奏改变,敲击出一段新信号:
>“第七十三坛,已在人心点燃。
>光未必驱散黑暗,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凝视深渊并提问,
>黑暗就无法宣称胜利。”
宋应星站在长城之上,望着远去的火箭尾焰渐渐融入星空。
他知道,那不只是探测器,而是一艘载满疑问的方舟。
它不寻求归宿,只愿航行。
就像六百年前王景弘率领船队驶向未知海域时所说:
>“帆可焚,舟可沉,唯问不可断。”
海风拂面,带来远方涛声。
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又有一个孩子仰望星空,轻声问道:
“你说,星星会不会也在找回家的路?”
刹那间,整片夜空微微震颤,仿佛亿万星辰齐声低语:
>“因为我们问了,所以我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