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虎贲郎 > 第714章 退避三舍(第3页)

第714章 退避三舍(第3页)

“医护营李秀英!”

“辎重队王大根!”

……

声浪滚滚,直上云霄。

老人站在人群之外,默默听着。忽觉有人牵他衣袖,低头见一小女孩,捧着一双崭新的布鞋。

“爷爷,这是我妈妈连夜做的。她说,霍娘子掉了一只鞋,我们该还她一双。”

老人蹲下身,接过鞋子,轻轻放在碑前。

那一刻,风吹云散,阳光洒落,仿佛照见了十八岁那年,凉州铁匠铺前,一个少女握锤起身的身影。

数月后,新编《信义正史》问世。首卷开篇写道:

>“历史不是胜利者的清单,而是牺牲者的遗嘱。

>当权者可以修改文字,却无法抹去民心。

>豆腐店老板记得谁保护过他的孩子,

>脚夫记得谁把最后一口饭让给他吃,

>孤儿记得谁在临死前把他推出悬崖。

>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真正的国史。”

老人受邀作序,仅写八字:

**“民心所向,即是正史。”**

暮年最后一个冬天,他病卧榻上,气息微弱。弟子围侍左右,问是否还有未竟之言。

他缓缓睁眼,望向窗外飘雪,轻声道:

“告诉孩子们……不要为我立碑。如果非要留点什么,就让他们每天早晨读一遍《守约谣》,然后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的话,我的名字就不重要了。”

次日凌晨,雪止天晴。老人安然而逝,面容平静如眠。

七钥堂门前,槐树“醒木”一夜之间绽放白花,虽非时节,却香溢十里。

全国哀悼。二百余所醒木学堂同时鸣钟,钟声连绵不绝,持续整整一日一夜。

三年后,新一代孩童开始自发组织“寻钥行动”:他们走访老兵后代,测绘遗址坐标,甚至尝试复原当年地下河逃生路线。一名十岁男孩在陕西某村发现一口古井,井壁刻有“七旅过此”四字,经专家鉴定确为建安九年遗存。

而在西南边陲,一群苗族少年将《守约谣》改编为多声部合唱,在国际和平论坛上演唱,感动万千听众。主持人问他们为何坚持讲述这段历史,领唱少年答:

“因为我们相信,一个人的承诺,可以点燃千万人的光。而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彻底黑暗。”

长安城外,七钥堂依旧每日开放。屋檐下铜铃常响,似在回应遥远山谷中的回音。

春风拂过碑林,新刻的名字越来越多。其中一块石碑上,只写着一句话:

>**“他们跳下了悬崖,却让我们学会了站立。”**

远处山坡上,几个孩童正在排练皮影戏。灯光映照,霍三娘的身影再度跃上白布,手持铁锅,昂首高歌:

>“约在心头火在胸,

>生不负国死从戎……”

戏台之下,无人知晓那位传话的老人已远行。

但他的故事,早已融入每一句吟唱、每一次讲述、每一场觉醒之中。

火,仍在燃烧。

路,还在延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星门
老鹰吃小鸡星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