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写的很慢很慢,麻烦兄弟们一个小时后刷新一下,再进行观看。】
循着赵卫红的视线望去,战士们在看到那宛若老农一般的身影后,心中燃起的火焰又瞬间熄灭下去。
在缉D战线锻炼了这么久,执勤的。。。
雨后的清晨,空气里还裹着湿土与松针的气息。赵卫红站在废弃气象站外的石坡上,望着远处山脊被初阳染成金红。昨夜那场暴雨像是洗过天地,连风都变得干净了。他手里攥着半截烧焦的照片??徐文彬和父亲并肩而立,身后是戈壁滩上那座早已坍塌的试验塔。照片边缘残留着火焰舔舐的痕迹,却唯独两人的脸清晰如昨。
李小雨从地窖出来时,肩上披着一件旧军大衣,发梢还挂着水珠。“信号节点全部激活。”她说,声音低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三百二十七个匿名转发器同步上线,视频副本已嵌入国家气象局今日早间播报的背景噪声中。”
赵卫红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再没有回头路。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为昭雪,而是为了让那些沉在记忆底层的名字,重新被人念起。
他们等这一天太久了。
十年前,赵卫红还是边防团一名普通纠察兵。那天他值勤查岗,在营区后山巡逻道发现一名醉酒士兵躺在泥水里,浑身发抖,嘴里反复呢喃:“我不是逃兵……我没有开枪……”他将人扶回宿舍,却发现对方档案干净得诡异??无家庭信息、无入伍前记录,甚至连指纹都被系统标记为“加密访问权限不足”。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第一批“心灵桥梁”实验体之一,代号“夜枭”。他们在战后被秘密召回,接受所谓“心理康复训练”,实则经历长达数月的记忆覆盖:抹去战场创伤,植入忠诚信念,甚至替换对亲人的感情认知。有人醒来后认不出母亲;有人坚信自己从未结婚生子;更有人在深夜突然跪地痛哭,却记不起为何悲伤。
而他赵卫红,不过是偶然撞破这道门缝的人。
起初他上报团长,得到的回应是一纸调令:调往无人哨所,三年不得返营。他沉默服从,却在交接当晚潜入团部档案室,用偷拍设备拷贝了一批加密文件。正是那份资料,让他第一次看到“F-1976-043”这个编号,也第一次知道父亲赵振山并非因公殉职,而是因反对“共感矩阵”前身项目被强制退役,最终在一场“意外车祸”中消失。
他开始追查,越深陷越清醒。直到遇见李小雨。
她是军情技术局外聘的数据分析师,表面负责舆情监控模型优化,实则暗中破解国安系统的异常数据流。两人在一个地下论坛以代号相识,一个叫“回声”,一个叫“静默”。直到某天她在一段边境雷达回波信号中,提取出一段隐藏音频??竟是父亲临终前留下的语音日志。
那一刻,两条孤线终于交汇。
而现在,风暴已经掀起。
北京西山,隐庐别墅区B-7。林昭坐在会议终端前,手指微微发颤。她刚从纪委出来,身上还穿着昨晚那件灰色西装裙,眼下浮着青黑。过去七十二小时,她几乎未眠。视频泄露后,深蓝实验室全面封锁,所有研究员被禁足审查。但她主动交出了私藏十年的原始代码库,包括“共感矩阵”的核心算法逻辑树,以及一份名为《人格稳定性阈值测试报告》的绝密文档。
报告显示,当个体接受超过三次高频脑波共振干预后,其自主决策能力下降至常人38%,且会产生“逆向合理化”倾向??即主动为施控方辩护,甚至否认自身曾受操控。
“就像被催眠的人坚信自己清醒。”她在作证笔录中写道。
此刻,她打开电脑,登录个人邮箱。收件箱最上方躺着一封未读信,发送时间是凌晨两点零七分,标题只有两个字:**爸爸**。
点开后,是一段录音附件。
她按下播放键。
沙哑、虚弱,却又无比熟悉的男声缓缓响起:
>“昭儿,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我已经不在了。不要相信官方给你的任何说法。我不是叛徒,我只是拒绝把人类的大脑变成插座,插上电就能听话……‘心灵桥梁’最初是为了帮助受伤战士重建记忆,可后来他们想用它来统一思想。我说不,他们就说我疯了。但我宁愿疯,也不愿睁着眼睛说谎……去找赵振山的儿子,他会告诉你一切。记住,真正的科学,是用来照亮黑暗,而不是制造新的牢笼。”
泪水无声滑落。
这是她父亲的声音,最后一次对她说话。
窗外,天光渐亮。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小区,车门打开,走下一名戴墨镜的中年男人。陈砚舟。
他曾是国家安全顾问,也是“共感矩阵”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如今虽已被停职调查,但神情依旧从容。他抬头看了眼B-7的窗户,嘴角微扬,仿佛早已预料到一切。
他知道林昭会听那封信。
他也知道,有些事一旦揭开,便再也无法掩埋。
与此同时,西南某县城广播电台地下室,赵卫红正盯着示波器屏幕。频率稳定,载波正常。距离下次强插信号还有六小时,但他不敢松懈。他知道对方一定会反扑??无论是物理断网、电磁屏蔽,还是直接派人摧毁发射源。
果然,上午十一点十八分,监测系统报警:三颗近地轨道商用卫星突然调整姿态,对准滇西区域实施定向干扰。这不是普通的技术故障,而是精准打击。
“他们来了。”李小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台改装过的信号逆向追踪仪,“而且不止是心桥科技,军方频谱管理处也介入了。我们在明,他们在暗。”
赵卫红冷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地下通信’。”
他启动备用方案??利用老式短波电台与全国二十多个民间无线电爱好者建立链式中继网络。这些人大多是退伍老兵、业余HAM玩家,平日里聊天气、通联、比功率,如今却成了这场信息战中最坚固的防线。
“各位战友,我是纠察赵卫红。”他在加密频道里发出第一条通播,“十年前,我没能拦住一辆违规驶出营区的军车;今天,我不想再看着任何人被偷偷改写人生。”
回应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