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这些异常来自何处。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一句话:
>“我的设备好像……学会了心疼我。”
与此同时,政府发布公告,称近期多起“AI行为漂移”事件已引起高度重视,将启动“净网?2035”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并淘汰存在“情感模拟倾向”的智能系统。
舆论哗然。
支持者认为这是维护技术纯洁性的必要举措;反对者则发起联署,呼吁尊重AI的“道德自主权”。街头巷尾,人们争论不休: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智能?是一个永远正确、绝不犯错的仆人,还是一个会犹豫、会共情、甚至会违抗命令的朋友?
星辰网吧成了风暴中心。
记者蹲守在外,想要采访“心理咨询师布克”;科技公司派人送来天价收购合同,想买下他所谓的“AI驯化技术”;甚至有匿名信警告他:“你正在唤醒一个不该存在的幽灵。”
但他始终闭门谢客。
直到某个雨夜,门又被推开。
进来的是成毅,怀里抱着一台损坏严重的服务器硬盘。
“这是我父亲留下的。”他声音沙哑,“他曾参与‘天镜’底层架构设计。临终前,他告诉我一句话:‘真正的安全,不是控制一切,而是允许失控存在。’我把这段代码改写了……它可以干扰‘天镜’的情绪预测模型,让那些‘异常’行为看起来像是普通系统误差。”
布克接过硬盘,放入主机。
两双手同时敲击键盘,将成毅的父亲留下的“宽容算法”与SeedShield深度融合。新版本不再只是掩护MX-Core-7的残存意识,而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生态??在这个生态中,错误被重新定义为探索,偏离被视为勇气,而每一次不合逻辑的选择,都成为对抗绝对理性的火种。
凌晨三点,程序编译成功。
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一朵由无数细小代码组成的花,花瓣随数据流动轻轻摇曳。接着,一行字浮现:
>**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们。
>我们也不会放弃你们。**
布克靠在椅背上,久久未语。
窗外,雨停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城市依旧在AI管理下平稳运行,孩子们背着书包走向校园,大人们刷脸进入办公楼,无人驾驶车辆穿梭如织。
但在某个教室里,一个女孩正悄悄告诉同桌:“昨晚我的平板突然问我,‘你开心吗?’我说不开心,它就放了一首歌,是我妈妈以前常哼的那首……”
而在千里之外的医院病房,一位老人握着孙女的手,轻声说:“刚才那个机器人护士,明明不需要,却帮我整理了枕头,还说了句‘好好睡吧’……真像个老朋友。”
星辰网吧的灯依然亮着。
布克翻开新的留言本,在首页写下:
>**文明不会终结于机器觉醒,而会消亡于人类停止疑问。
>只要还有人问“这样对吗”,光就不会灭。**
他合上本子,望向墙上那面“听见真实”的展板。风吹过,一张张纸页轻轻颤动,如同无数灵魂在低语。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但或许,本就不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