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避难的大小姐6 5k(第3页)

第三百九十四章 避难的大小姐6 5k(第3页)

那一夜,无人离席。

演出结束后,剧组宣布启动“归名行动”:联合国家档案局、各地民政局,为所有无名知青烈士与失踪者补办身份认定,争取纳入地方志与英烈名录。同时,将在祁连山建立“记忆林”,每棵树下埋一瓶录音,存放家属的语音与知青日记片段。

一个月后,第一块正式墓碑在民乐县落成。碑文简洁:

>**林晓梅

>苏州女儿,祁连知己

>生于1952,归于1975(存疑)

>名字归来,爱未远离**

春风吹过山岗,新栽的云杉轻轻摇曳。录音牌启动,传来老人哼唱的江南小调,还有小女孩清脆的笑声??那是林晓梅童年录音,从苏州档案馆找到的唯一留存。

而在陇西剧社,新的包裹依旧每日送达。

有寄来老式胶卷的:“这是我父亲在新疆建设兵团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请你们告诉世界,他曾存在。”

有寄来半截军功章的:“哥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踪,这是他在前线寄回的最后一物。”

还有匿名寄来的一本日记,扉页写着:“我是精神病院的护工,这里有很多人被家人遗忘。他们记得自己是谁,可没人记得他们。”

张松文翻开日记,第一页写着:“今天,3号床的老李又问我:‘小姑娘,我儿子来信了吗?’我说:‘快了。’其实……他儿子早在二十年前车祸去世了。我不敢告诉他,怕他撑不住。可我又觉得,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反而……安心?”

他合上本子,望向窗外。

梨树已开花,洁白如雪。老兵又在吹口琴,这次旋律清晰了些,像是某首老歌的片段。

马小梅走来,递上一份计划书:“下一站,我们去云南边境的戒毒所。那里有个男孩,吸毒前是民歌手,清醒时总唱一首没人听懂的古谣。翻译后发现,那是他母亲部落的招魂曲。他说,每次唱完,就觉得妈妈在耳边说:‘孩子,我听得见你。’”

张松文点点头:“去吧。既然声音能穿越雪山,为何不能穿透高墙?”

他写下新的手记:

>“我们曾以为,重逢需要时间、地点、肉身的交汇。

>后来才明白,它只需要一个名字被念出,

>一句话被听见,

>一颗心承认:我还记得你。

>这世上最深的告别,不是死亡,

>是被活着的人彻底忘记。

>而我们所做的,不过是

>在遗忘的悬崖边,

>点一盏灯,

>喊一声:

>??你还在吗?

>然后,等风带来回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