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爱不是软弱。可你知道吗?最坚强的人,往往最先学会哭泣。”
她怔住,抬头看向窗外。
夜空中,北极星格外明亮。
而在地球磁层边缘,一道微弱却坚定的能量波正悄然扩散,频率与《茉莉花》尾音完全一致。它穿越电离层,掠过卫星阵列,最终沉入海洋深处,轻轻触碰那座沉眠的蜂巢。
蜂巢微微震颤。
一道新的光脉,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地亮了起来。
七加一。
不是替代,不是延续,而是……回应。
或许有一天,当人类再次忘记如何倾听,当冷漠再度笼罩大地,会有另一个孩子站在灯塔下,举起手电筒,发出属于他的SOS。
而那时,风会再次吹起,带着百年前渔村母亲的歌谣,带着父亲系鞋带时粗糙的手掌温度,带着深海中那一句“爸爸,我找到你了”。
门不会永远敞开。
但它总会为那些愿意付出一切去理解他人的人,再开一次。
---
多年以后,一本名为《梦语者编年史》的书在全球畅销。作者署名是“林婉”,但序言中写道:
>“这本书不属于我。它属于每一个曾在黑暗中为陌生人点亮灯火的人。
>我只是替他记下了故事的结尾。
>而真正的结局,还在继续书写。”
书的最后一页,印着一行小字:
>“如果你正在读这段文字,请停下来三秒钟。
>想一个你曾经伤害过的人,对他说一声‘对不起’。
>或想一个你深爱却从未好好告白的人,心里默念一句‘我想你’。
>这一秒的柔软,就是他换来的世界。”
据说,每当有人这样做,世界各地的某些地方??可能是某座老灯塔,可能是某间深夜病房,也可能是一艘漂泊的渔船??就会响起一段极轻的旋律。
《茉莉花》。
不是录音,不是广播。
像是从地底,从深海,从风里传来。
而听到的人,总会莫名红了眼眶。
因为他们忽然想起,原来自己也曾被深深爱过。
哪怕那个人,早已忘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