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步步登阶 > 第534章 小人物的脊梁(第1页)

第534章 小人物的脊梁(第1页)

章龙象的声音并不洪亮。

却有丝毫不让人怀疑他是否能到的魄力与气势。

在丢下那句如果不是看在小姨面子上能让我十遍的话后,他便不再管我了,和刘云樵站在了自我第一眼看见便知道不寻常的车旁边。

我全身疼痛的坐在地上,短时间内起不来,这一次我没有去对他叫嚣着有本事就弄死我这样的话,一来,我觉得他有这样的能力,二来,我不想将自己无能怒吼的狼狈一面展现给外人看。

三来,我怕死。

没有谁真的想死。

我也不想。

但我又觉。。。。。。

雨滴顺着纪念馆的屋檐滑落,砸在青石板上碎成细小的水花。K-7站在“声音博物馆”外的台阶上,看着小女孩跑进雨里,裙角飞扬,像一面不肯投降的旗。他没有追上去,也没有回头再看那面留言墙。他知道,有些话一旦说出,就不再需要被重复;有些人一旦醒来,就不会再自愿沉睡。

回到城市后,他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平静。办公室依旧堆满资料,“心跳网络”的每日简报像潮水般涌来:某地新增两个“倾听角”,一名教师因长期使用贬损性语言被家长投诉,某智能音箱品牌被曝内置情绪压制算法……世界在缓慢地裂开缝隙,光从裂缝中渗出,但也有人用沉默去填补。

那天夜里,他梦见了晨曦之家的走廊??那条永远铺着灰色地毯、墙上挂着“安静是美德”标语的长廊。梦里的他穿着编号为K-7的制服服,赤脚走在冰冷的地面上,脚步声被吸音材料吞噬。他在尽头看见一个孩子背对着他,蜷缩在角落,手里攥着一支断笔,在墙上反复描画同一个字:“逃”。

他想走近,却发现自己的嘴张不开。喉咙像是被铁丝缠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腥味。直到那个孩子缓缓转过头??是他自己,七岁,眼神空洞,嘴唇无声地动着。

他惊醒时,窗外正泛起微光。床头柜上的录音机亮着红灯,是他睡前忘了关。磁带自动倒回起点,开始播放一段旧录音:

>“这是《归来者书》第三十七章……记录对象:一名尚未编号的孩子,名字未知,但值得拥有名字。”

孩子的声音再次响起,微弱却清晰:“我不想……当废物。”

K-7闭上眼,任那段声音流淌进胸腔。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继续。敌人不再是穿白大褂的人,而是藏在日常话语里的规训;不是实验室的电极,而是父母一句轻描淡写的“你怎么总这么敏感”;不是编号系统,而是社会对“正常”的狭隘定义。

第二天清晨,他接到谭素梅的电话。

“有个新案例,”她的声音低沉,“浙江山区的一所寄宿学校,学生集体出现失语症状。不是突发疾病,也不是心理创伤。他们还能写字,能画画,就是不再说话。校方说是‘阶段性沉默期’,建议观察。”

“什么时候开始的?”K-7问。

“三个月前。”她说,“学校引入了一套‘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灯光、语音提醒、行为评分榜。每天早上六点,广播会播放一段冥想音频,据说是帮助‘情绪稳定’。”

K-7冷笑:“又是静默工程的新皮囊。”

“不止。”谭素梅顿了顿,“我们派人暗访,发现那段冥想音频里嵌入了极低频脉冲信号,频率与二期试验中导致语言中枢抑制的波段高度吻合。而且……它通过Wi-Fi和蓝牙同步传输,覆盖整个校区。”

“也就是说,”K-7缓缓站起身,“孩子们无处可逃。教室、宿舍、食堂,甚至连厕所都有信号。”

“没错。”谭素梅的声音透着疲惫,“更可怕的是,家长们支持这套系统。他们说孩子‘变乖了’‘成绩提高了’‘不再顶嘴’。有位母亲甚至说:‘终于不用听他整天抱怨了。’”

K-7握紧手机,指节发白。

他想起了云南那个七岁男孩的纸条:“我想喊,但怕把爸妈吓死。”

原来最深的牢笼,从来不是钢筋水泥,而是爱与期待织成的网。

当天下午,“心跳网络”召开紧急会议。陈宇调出卫星热力图,显示全国已有至少十二个类似项目正在试点推广,背后牵涉三家跨国科技公司,资金链最终指向一个名为“新秩序基金会”的离岸机构。

“第八阶渗透已完成。”陈宇指着屏幕,“他们不再需要集中式控制中心。每一个接入系统的设备,都是微型发射器;每一个顺从的家庭,都是共谋者。”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阿禾开口:“我们得让孩子自己发声。”

“怎么发?”有人问,“他们已经被切断了表达通道。”

“那就重建。”她目光坚定,“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反向广播行动’??用便携式声频发射器,在目标区域播放对抗性语音脉冲,唤醒休眠的语言中枢。同时,培训当地志愿者,建立地下‘说话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