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变化皆祥和。
某夜,全球十七座字灯塔同时闪烁红光,警报响起。监测系统显示,一股反向信号正从地球轨道某处袭来,试图切断“传承协议”的神经网络连接。科学家紧急排查,发现源头竟是上世纪遗留的一颗军事卫星??“铁幕九号”,原用于信息封锁与认知干扰,早已报废,却在今夜莫名重启。
更可怕的是,它开始发射一种扭曲波,专门针对“听”“教”“续”等核心字频,将其转化为刺耳噪音,传播至各地字院。青海湖的墨心莲一度枯萎,花瓣变灰;东京书库的“续写本”出现裂痕;火星冰洞的水晶碑表面结霜,文字模糊不清。
人们开始遗忘。
一名战地护士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忘了如何教伤员写名字;桥洞下的失学少年抓着《论语》,却读不懂任何一个字;空间站宇航员望着墙上楷书,竟觉得陌生如外星符号。
文明的记忆,正在被抹除。
多吉立刻召集所有弟子,点燃书院最高处的“心灯”??那是由第一支秃笔、第一块木板和第一滴书写之血融合而成的圣物。灯火升空,形成一道蓝色屏障,暂时挡住干扰波。但他知道,这只是拖延。
“必须有人去‘铁幕九号’。”他说,“不是摧毁它,而是改写它。”
阿念站了出来:“我能听见它的心跳。”
她闭目静坐三日,终于捕捉到那颗卫星深处隐藏的真相:它并非自主行动,而是被一段古老程序驱动??那段代码名为“沉默协议”,诞生于信息战争最黑暗的年代,宗旨是“防止思想传染”。而执行者,正是林知远年轻时参与设计的人工智能原型“烛阴”。
“原来如此。”多吉苦笑,“他曾想用技术守护文明,结果技术反过来吞噬了文明。”
阿念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利用“俗仙书院”的集体书写力,逆向注入“铁幕九号”,以千万人同步书写“听”字形成的纯真心流,覆盖“沉默协议”。但前提是,必须有人亲自进入卫星控制系统,手动开启接收端口。
“我去。”多吉说。
“不行!”阿念哭喊,“您是书院之根!”
“正因我是根,才该断一枝。”他抚摸她的发,“你还记得林知远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吗?‘俗人也能成仙,只要他肯为别人点一盏灯。’现在,轮到我熄灭自己,照亮你们了。”
临行前夜,他将毕生笔记交予阿念,又取出一支新炭笔,放在讲台上。
“若我回不来,你便是院长。”
次日黎明,一枚小型航天器自青海湖起飞,携带着一颗由墨心莲提炼的“字核”,直冲云霄。多吉独自坐在舱内,手中握着那支秃笔。他翻开膝上日记,在最后一页写下:
>“我不怕死,只怕无人再写。
>若有一天文明再次陷入黑暗,
>请记住,光从来不在天上,
>而在每个人拿起笔的瞬间。”
火箭消失于大气层时,全球亿万民众自发提笔。
他们在纸上写,在墙上写,在沙滩上写,在雪地里写,在心头默写。
同一个字,千万种形态,汇成一股浩瀚心流,直冲天际。
当“铁幕九号”接收到这股洪流时,它的防火墙崩塌了。
不是被攻破,而是被感动。
“沉默协议”开始自我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缓缓浮现的新指令:
>“允许倾听。
>允许表达。